疾病知识文章-{下拉词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疾病知识文章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疾病知识文章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...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水痘预防知识文章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水痘预防知识文章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长过水痘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,那又痛又痒还不能出门的经历让人不堪回首。那么,水痘可以被预防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要想预防一种疾病,就从它的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人群三方面入手。水痘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,水痘的预防要从以下三点进行。
1、不要接触水痘病人
患者是水痘的唯一传染源,因此所在地方出现水痘病例时,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,没得过水痘的成人也要自我保护。另外,一定要对水痘病人进行隔离。
2、切断传播途径
避免与水痘患者近距离接触,防止空气飞沫传播。如果孩子不小心接触过病人水痘***的液体、被病人污染的用具,或是有被患者飞沫触碰到的可能,应该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。
3、接种疫苗
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,水痘疫苗可通过免疫***使人体产生抗体,即使打过疫苗的孩子再得水痘,病情也会比没打过的要轻。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,只要感染过一次,几乎不会发生。但是也有例外,少数情况下水痘***可潜伏在人体神经处,成人后复发,表现为带状***。
此外,出水痘时应该注意清淡饮食、足量补充水分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,更有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。
水痘属于传染性疾病,主要是由水痘带状******感染而引起的症状,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,由于体质和***感染的不同成人也有发病的。其症状主要是以全身症状为主,发热、头疼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皮疹等症状最为明显的。所以当宝宝出现水痘时,要及时的针对病情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及护理的。
平时应该怎样预防水痘的发生?
首先要注意避免交叉传染,宝宝平时要注意饮食,避免偏食厌食,多吃含维生素多的食物都有利于提高宝宝免疫力,减少水痘***传染的。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,避免交叉传染或感染,定时的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清洁。由于水痘好发于冬秋季节,所以,在容易患病的季节,要注意减少外出,或者是外出时戴口罩,避免到人多的地方,以免出现传染的情况。一般水痘预后是很好的,不会留有瘢痕的。但是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,当出现水痘症状时,就很容易引起肺炎,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的,这时要及时的根据宝宝水痘感染的病情程度,对症治疗的,以免延误病情。当宝宝出现持续发热不退,水痘症状持续加重的情况下,最好是及时的住院观察的,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及严重感染的发生。所以,当宝宝出现水痘时,要及时的根据病情程度选用抗***等药物治疗的。
比如说:不接触水痘***,不去公共场所。
还比如说:打水痘疫苗。但是现在的水痘疫苗不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那么有效。就是说,打了也不一定能预防住。
说不接触水痘***,而水痘***又看不见,摸不到。戴口罩也解决不了问题,防不住。
说不去公共场所,谁不去中,谁也不能整天呆在房间里吧?尤其不能一生呆在一个房间里吧?即使呆在一个房间了,水痘***又可以通过呼吸道 传播,就是说可以通过空气传播,谁敢保证水痘***不飘到那个房间里去呢?除非把此房间设置成无任何微生物可以进入的状态。但是一个人离开很多微生物还不好生存。多难!
等发现同班的同学或幼儿园的小朋友出现症状了,就不去了,也可能已经被传染了。当然,一发现就进行隔离,会减少继续传染给其他人的机会。
如果知道有被传染的可能性了,即处于隐症状态了,可以预防用药,用那些毒性小,有效的药物。理想挺好,但是,目前没有。板蓝根也不一定对所有的水痘***有效。
将来,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应该有空气消毒灭菌的设备,既减少发病的机会,也减少被传染的机会。
因为人们不知道水痘***平时藏在哪里了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现,出现了,也看不到,打又打不着,所以是防不胜防啊!
有人说,提高免疫力,究竟怎么能提高免疫力,都是未知的,人们说的那些方法可能根本就无效的。每个人都没有先天的免疫力。得过了才有对水痘***的免疫力了。
所以,没有完全之策。
水痘属传染性疾病,多是学龄前儿童发病,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空飞沫和接触传染。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,身体皮肤出疹,首先从头皮开始,在到躯干口腔,分批出疹,其形状成红色斑丘疹,逐步形成泡疹、结痂、脱落。怎样才能做好预防水痘措施,避免接触到患有水痘的病人,对患必须隔离治疗,避免儿童到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活动,特别是医院传染机会更大,加强儿童营养,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维生素高的食物,加强体质锻炼,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,杜绝和患者用过的玩具餐具接触,按时接种疫苗,加强预防措施,保护易感人群。以上是我个人看法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
由于水痘的传染力很强,与罹患水痘的人亲密接触后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会“中招”。如何预防水痘呢?
1、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。罹患水痘的病人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。存在免疫抑制的儿童和孕妇应避免接触水痘患者,甚至要避免接触接种水痘疫苗的人。
2、接种水痘疫苗。接种水痘减活疫苗(VZV Oka株)后,能够预防70%~85%的各型水痘,能够100%的预防重症水痘。
3、如果高危易感的人群(无水痘病史的免疫抑制患儿、出生前5天内或生后48小时内母亲患水痘的新生儿和住院的早产儿)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后,在接触三天内,(最长不超过5天)应用水痘***免疫球蛋白,剂量为每10公斤体重125U,最大剂量625U,肌内注射。
4、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在水痘***感染潜伏期可口服阿昔洛韦,40mg/kg.d,分四次服用,联用5天,可预防水痘发生。
水痘是由水痘—带状******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。以轻度发热、身上起水疱为特点。细胞免疫有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,皮疹泛发,病程长,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。本病易发于小儿,有终生免疫力。
预防上,主要是防***传染。
传染期从出诊前1~2天至病损结痂,7~8天。
***存在于患者的上呼吸道和***液中,发病前1~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。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。
但是,当皮疹1~4天后,出现特异性细胞免疫并产生特异性抗体,***血症消失,症状随之缓解,所以***完全结痂是在***被免疫系统清除之后的,因此水痘结痂之后,不再具有传染性。
预防措施:
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,自水痘出疹前1~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,均有传染性。易感儿童接触带状***患者,也可发生水痘,但少见。水痘***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。在近距离、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。
对水痘患者应立即隔离,直至全部***结痂。被患者呼吸道及皮疹分泌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,应***用曝晒、煮沸、紫外线照射等消毒措施。
水痘病流行期间,勿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。接触水痘患儿后,应留检3周。对免疫功能低下、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,若有接触史,可选用人体丙种球蛋白、胎盘球蛋白、带状***球蛋白等肌肉注射,预防感染水痘。国外已开始使用水痘减毒活疫苗,预防效果较好。
治疗:
无合并症的水痘不需特殊处理,仅需对症治疗:如剪短病儿指甲,戴连指手套,以防抓伤;勤换内衣,消毒水洗浴,减少继发感染;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;因有报道使用水杨酸制剂后Reye综合征发生率增加,故可用其他退热剂替代。
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受损者患水痘时可给无环鸟苷静脉注射,8小时1次,每500mg/m2。于 1小时内施入,可预防肺炎或其他内脏受累;口服每次 20mg/kg,每日 4次、共5天;在潜伏期服用可减轻病情。继发细菌感染时给抗生素治疗。
疾病早期需绝对卧床休息,避免过度活动而加重血浆外渗及脏器出血。病情好转可逐步恢复活动。多饮水,饮食宜清淡,多食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。避免辛辣、油腻食物。
患者要注意皮肤的护理,防止骚抓皮疹引起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;要注意体温的变化,观察皮疹的性质、范围、分布;还要及早发现有无咳嗽、胸痛、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表现。
回答如下:1. 接种疫苗: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,建议在适当的年龄(通常是1岁到2岁)接种疫苗。
2. 保持干燥和清洁:保持幼儿园的环境干燥和清洁,避免***在空气中传播。
3. 避免接触感染:避免幼儿接触感染水痘***的人,如患者或患病家庭成员。
5. 及时隔离:如果有幼儿感染了水痘,应及时隔离,并让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治疗。
6. 加强健康管理:幼儿园应加强健康管理,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幼儿,避免***传播。
关于幼儿园水痘的预防建议和措施如下:1.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接种水痘疫苗,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水痘的方法。
2.若有一名幼儿感染水痘,学校应尽快通知其他家长和教职工,并根据传染性的特点,***取相应的应对措施,如暂停感染的幼儿的课程、对教室进行清洁消毒等。
3.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卫生习惯的教育,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,以预防水痘的传播。
总结:幼儿园可以通过预防接种、及时通知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等措施来预防水痘的发生和传播。
水痘是***感染引起的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。水痘的预防关键在于接种水痘疫苗,也要远离水痘患者,水痘自发病前两三天至水痘结痂都具有传染性,水痘患者要注意隔离。平时也要让孩子平衡膳食,多锻炼身体,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教室 、活动室,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,值日生扫地应先洒水后扫地。学生课间应到室外活动。有学生出水痘的班级,可用84消毒液配水(比例是1:100)擦洗课桌椅和学习用具,或用1:100的84消毒液喷洒教室进行空气消毒(给教室消毒时需要关门窗),也可用紫外线消毒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痘预防知识文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水痘预防知识文章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